您好,欢迎光临农经视角官网!
产业兴农民富家乡美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3-09-15 23:09:00   来源:农村天地   浏览量:

夏末初秋,洮河水畔,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之美誉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朝气蓬勃、风景如画。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国家“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重点县。2020年9月,康乐全县2.01万户9.8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脱贫之后,康乐县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奋楫扬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家乡美的乡村振兴图景渐次铺开。而这其中,作为康乐县党建结对帮扶单位,中建二局锚定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在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基层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央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以菇为媒: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结“金果”

放眼康乐县广袤的原野,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呈现新图景。“小香菇”摇身一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村民们在菌菇棚里“种”出了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何家沟村,位于康乐县康丰乡的大山深处,属于国家原“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在中建二局党建结对帮扶下,于2020年整体脱贫,并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登上何家沟村的山头,遥遥望去,一座座菌菇种植大棚格外显眼。中建二局派驻何家沟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吴承坤介绍说,2021年,何家沟村菌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产运营,当年年产香菇就突破20万斤,年产值280万元,纯利润收入40万元,吸引到89户村民的加入,菌菇产业还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以来,中建二局驻村工作者还积极通过电商平台、北京新发地、中建食堂、经销商就地收购等线上线下渠道,先后销售鲜香菇6.1万余斤、干香菇1.2万余斤,合作社收入91.72万元,而入股村民已先后三次拿到分红。

何家沟村菌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百姓就业增收。(受访者供图)

“村里刚准备建合作社时,村民积极性并不高,因为大家平时种玉米、小麦,对菌菇种植不了解。”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小军快人快语。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建二局专门请技术人员上门给农户“撑腰”,从培育到种植,从水肥管理到防寒保温,都有技术员“保驾护航”。

去年,结合当地的地域优势,吴承坤又带领村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拓展开发土鸡养殖,多渠道帮助群众增收创收。有了新产业,村民干劲更足了,吴承坤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凤凰书记”。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何家沟村一样的陇原村落走出深闺,把地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变独特风景成致富“钱景”。位于康乐县胭脂镇大庄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一层,摆放着香菇酱、黑木耳、茶树菇等“土特产”。“现在菌菇正当时,这些特产的销量也特别好。”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张玉锋欣慰地说。

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一层陈列着多款“土特产”。(张新摄)

由中建集团、中建二局出资帮建的菌菇研发中心,解决了产业源头“菌种”培育的问题,使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种植--冷链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菌种’自产化以后,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品品质,为进一步打响叫亮‘康乐香菇’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玉锋说。

除发展菌菇产业,康乐县还坚持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劳务输转等方式让更多百姓端上了“金饭碗”。

在康乐县八松乡东北一隅,坐落着“州级文明村”——魏家寨村。过去,魏家寨村村民大多以养殖和畜牧为主,土地贫瘠,收入不高。为促进群众增收,将“输血”变成“造血”,让村民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2021年,魏家寨村成立了“中建二局康乐建筑劳务示范班组”。

“目前,康乐县全县共有150余名工人作为劳务输转对象,陆续进入中建二局一公司兰州万达城项目从事各个工种工作。项目部不仅为工人开设了技能培训专班,还专门招收康乐籍的应届毕业大学生进入企业管理岗位。”中建二局一公司陕西分公司团委书记阿布拉·吐木尔介绍说。

同时,为切实解决村民“就业难”“团圆难”等问题,中建二局一公司在魏家寨村修建了“兴业洗车房”,帮助村民“不出家门”致富创收。“兴业洗车房”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帮扶本村“三类户”、留守老人、儿童等困难群体,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有关政策和本村实际,持续打响擦亮务工品牌,多措并举帮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住进新房子、挣钱有工作、致富有产业,展望家乡未来发展,魏家寨村党支部书记马培金信心满满。

内外兼修:文旅融合共绘和美乡村新图景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团结带领康乐县百姓奔上致富路的同时,中建二局依托文旅融合,加强当地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更好地发挥了乡村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长河里一直流淌着乡土情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字里行间皆立足乡土、倾情乡民。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中,书香文化将实现怎样的作为?位于康乐县胭脂湖公园内的“中建玖合书屋”给出富有意蕴的解答。

百姓创作的书画作品在“中建玖合书屋”展出。(张新摄)

走进“中建玖合书屋”,仿古砖、木质书架等古香古色的室内布置与当地百姓创作的书画作品浑然一体,彰显雅致。挥毫落风雨,铺纸生云烟。平日里,常有居民到这里写书法、画国画,以文相聚,切磋技艺。“现在家门口就有书屋,环境特别好,大人小孩都爱去”。书屋建成后人气高涨,农忙“庄稼汉”,农闲“文化人”,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据中建玖合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艳玲介绍,康乐县“中建玖合书屋”现有书籍8600余册,藏书涉及历史、地理、文学、农业、教育等类别。同时,书屋还在康乐县劳动者驿站内分设两个“流动阅读点”,配置书籍200余本,为劳动者搭建精神文化桥梁。“未来,书屋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和文化交流活动,为康乐县打造辐射各类社会群体的‘文化栖息地’‘文化充电站’,助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阅读习惯养成,以书香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王艳玲说。

走在康乐县的街道上,时常可以听到由中建集团、中建二局联合康乐县创作的旅游宣传歌曲《草长沟的姑娘》,原创歌曲《锦绣康乐》也在今年初被正式评定为康乐县县歌,文化振兴原创歌曲《梦回西乡》也即将问世。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止要“种”文化,更要“育”文化。由中建集团援建、中建二局牵头实施的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宽敞整洁、视野开阔,走近后,“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一行字映入眼帘。环顾四周,处处是巧思。家风家训长廊、人民调解室、宣讲大讲堂、先进示范墙等依次排列,犹如一道靓丽的乡风文明风景线,点亮美丽山村。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三评一促”创见活动,评选表彰好公婆、好儿媳30人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孝、真、善、美”蔚然成风。同时,纳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一支18人的志愿队伍,在广场上定期开展党课宣讲。“村民喜欢到广场里聊天、休闲,我们就将宣讲课堂搬到广场上,以‘拉家常’的方式与村民们深入交流,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纳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艳介绍说。

据了解,纳沟村已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村”等称号,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和国家卫健委“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张玉艳表示:“村里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获得了精神上的滋养,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康乐县,不止有意蕴悠长的“古色”、代代书香的“墨色”,还有生机盎然的“绿色”。夏末初秋,位于纳沟村的草长沟景区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田园风光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由中建集团设计、投资、建设的花儿民宿,坐落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东侧,民宿的原木风建筑与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相得益彰。

由中建集团设计、投资、建设的花儿民宿。(王佳雨摄)

千村一面不是景,一成不变难存活。近年来,康乐县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下大力气唤醒沉睡在陇原乡村的美丽风景,探索生态游、乡村游、康养游和体验游等多种旅游形态。草长沟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花儿故乡·生态康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无论是吸引本土人才的加速回流,还是“乡村+旅游”新模式推动经济稳健发展,“花儿”之于当地早已不仅仅代表一种山歌表演形式,而是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IP。

文旅产业何以改变乡村?在于产业,更在于人。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让村民化身乡村振兴主力军,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据草长沟景区负责人介绍,景区发展过程中吸纳就近务工人员70余名,让当地村民有了创业、就业的新渠道。

乡土为根:托起田埂上的教育梦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教育兴则乡村兴。多年来,中建二局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不止在产业振兴、文旅振兴持续发力,更以教育振兴为着力点,以“软实力”提升为指向,为乡村振兴战略在康乐县成功“着陆”开辟了重要的实践空间。

康乐县三条沟村地处偏远山区,村子里原有的一所小学始建于1972年,基础设施老旧,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一度困扰着师生和家长。2020年10月,由中建集团和中建二局出资援建的新三条沟小学投入使用,现代化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此外,学校还设有自然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室,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三条沟小学教学楼。(张新摄)

乡村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体量虽小,能量却不小。在服务农村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乡村学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条沟小学校长马有忠感叹:“前些天,我刚去城里的学校交流学习,很有感触。以前在我们边远乡镇,只有传统的黑板教学,孩子们只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现在是‘班班通’信息化教学,甚至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们同上一节课,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谈及下一步的发展,马有忠说:“接下来,一是要开发多种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的课程,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要让乡村的孩子习得乡土知识、熟知乡村旧事,只有这样,后辈子孙才能不远离精神上的故乡。”

2023年“彩虹益路”助学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康乐县古洞沟村,聚焦乡村教育的各项帮扶举措也在持续推进。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党委副书记李蔓妮介绍说,与古洞沟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后,公司秉承“帮扶一个学生,帮助一个家庭”的初衷,在当地持续开展“彩虹益路”助学行动,对考上大学的乡村优秀学子提供帮扶助力。实施“安心妈妈”帮扶计划,组织公司女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19名留守儿童。此外,通过修建“安心路”、建立“安心图书室”、实施“安心照亮”工程等,为村民生活和学生学习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除了要做好扎根乡土的基础教育,康乐县还聚焦就业需求,协调教育资源,蹚出一条以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

2018年以来,康乐县政府抓住对口帮扶机遇,与中建集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建育才班项目。其中,学历培训班重点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以统招方式单独招录,学制为三年。短期技能培训班则面向有培训需求的青壮年劳动力、两后生、大中专院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学制为三个月的电焊、测量放线等技能培训。

在中建育才班结业后,可根据个人意愿输转到中建所属企业务工,使培训和就业较好衔接。学一技之长、能稳定务工,中建育才班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

段嘉杰是学历培训班的第二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中建二局西宁曹家堡机场新建T3航站楼项目工作。“在校时,中建会给我们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生活方面的压力。毕业后还能到中建二局这样的大企业工作,全家人都替我高兴。”收到第一份工资时,段嘉杰给家人送去了礼物。“这份喜悦一定要跟家人分享。”他说。

如今的康乐,一条条道路像密织的网一般,遍布城镇乡间、偏远村落;走进农家,一座座新建改建的房屋整洁敞亮;来到村里,村小学、卫生室配备齐全,孩子们就近上学,老人们看病方便……在中建二局帮扶下,康乐县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奋力书写胭脂三川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王颖 耿亚柯)

0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农经视角
京ICP备2022017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