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农经视角官网!
田永清将军做客“翔宇思政讲坛” 漫谈人生十宝
时间:2023-10-21 20:12:41   来源:百姓之声   浏览量:

(蒋晓侠 红笔杆 常魁星)10月13日,田永清将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第19期“翔宇思政讲坛”,为600余名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郑承军教授会见田永清,代表学校对田永清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二外在教学科研、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田永清向郑承军赠送了他的签名著作《漫谈人生十宝》。本次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化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北京卫戍区海淀第一干休所政委吴定雄、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江山,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部分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加了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周连选主持报告会。

 

田永清, 长期在总参谋部机关和院校从事政治思想领导工作,退休前担任总参原兵种部政委,正军职,少将军衔。平时爱读书,常写作,擅演讲,喜交友,乐收藏。退休前后,曾为军内外各级领导干部和地方大学生作过多场报告,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退休后,为全国学雷锋“两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被评为"全军优秀退休干部",被迟浩田副主席誉为“军中儒将”。

 

报告会上,83岁高龄的田永清将军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穿插中外名人名家生动有趣、引人深思的励志故事,向同学们分享了十条宝贵的人生经验。一是要结交“两个亲密朋友”:运动场和图书馆;二是要乐于吃“两样东西”:吃亏和吃苦;三是要练好“两项功夫”:本分和本领;四是追求“两个一致”:兴趣与事业一致,爱情与婚姻一致;五是记住“两个秘诀”:健康的秘诀和成功的秘诀;六是要插上“两只翅膀”:理想和毅力;七是要具备“两种力量”:思想和利剑;八是构建“两个支柱”:科学和人文;九是配备“两个保健医生”:运动和乐观;十是追求“两个极致”:把自己身上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到极致。报告过程中,田永清将军与同学们频繁互动,或答疑释惑,或齐声诵读,课堂气氛活跃,掌声阵阵。

 

报告结束后,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兼职教师周连选现场诵诗一首,对报告会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总结。

听83岁老将军田永清“漫谈人生十宝”有感:
八旬钢骨称儒将,
三军叱咤笔做枪。
初心不改发光热,
培育英才引方向。
人生十谈句句宝,
知行合一做榜样。
新征程上常青树,
不懈奋斗书华章!
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周连选 敬颂

刚刚部队退役返校的政党外交学院231班任晓颖作为学生代表向田永清将军敬献了鲜花和祝福。

 

通过这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同学们纷纷表示,田永清对新时代青年的信任和鼓励让同学们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将这“人生十宝”收于囊中,记于心间,用于实践。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全面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邀请了一批思政名家、先进典型、离休将军等走进思政课程,将思政课转化为价值塑造的“大阵地”,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田永清将军的《人生十宝》“十句话”

第一句话:结交两个“亲密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

经常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经常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在大学期间结交这“两个朋友”,参加工作之后,就会养成健身与读书两种良好的习惯。这两种习惯,将使你们受益终生,感到其乐无穷。

我这个人自我感觉很笨,没有什么突出的兴趣和爱好。几十年来,我就是一直坚持两个习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过去我随身带个计步器,白天不走够一万步,晚上不上床;上床之后,不读够十页书(这是最低限量),我不睡觉。

美国哈佛大学有70多座图书馆,每个大学生在两天之内,要阅读一部近300页的书。每座图书馆门口,写着这样的格言:此时此刻,如果你在读书,你就是在圆梦;此时此刻,如果你在打盹,你就是在做梦。

谈到健身和读书,我就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两个方面,毛主席在年轻时就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早在1918年,毛主席还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就在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论述体育的长篇论文《体育之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精辟地论述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体育—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大家听听,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对于德智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是多么形象,又多深刻呀!

1959年,毛主席在与青年同志谈话时,又深刻指出:“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强,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艰巨复杂的工作。”就是在这次谈话时,毛主席还风趣幽默地说:“《红楼梦》里有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这两位都不太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青年!”毛主席接着说:“你们看,院中的花草原来长得很好,昨夜遭受几点钟的风吹雨打,就差不多完全凋零了!但同在院中的树木,却不怕风雨的侵袭,依然枝强叶壮,苍翠可爱。我们的青少年要像树木一样坚强,不是像花草一样脆弱!”

毛主席认为,“健康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不重言谈,言在实行”。“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毛主席的这些论述和教导,给予我们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特别附加一段话,请大家看看,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珍贵的遗物!

中国公认的三大伟人,开创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国大典当天,有一件事,除毛主席身边的卫士外,几乎无人知晓......毛主席原卫士马武义讲述: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还穿着一套破了4个大窟窿的羊毛衫。一个堂堂的国家主席,他能穿不起一件衣服吗?毛主席一生艰苦朴素,一心为党为国为民!1976年他驾鹤西去,又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了什么呢?离世时,没有一处房产、一块田地、一处工厂和企业是属于他们的。更没有给家人留下金银珠宝,甚至连家具都不属于他们,是租用公家的。

他们留下了一点几十年来节俭下来的工资结余。积蓄最多的是朱老总,遵照老总遗愿,夫人康克清把全部积蓄2万元,代朱老总向党组织最后一次交了党费。其次是周总理,为国家操劳一生,鞠躬尽瘁的共和国大管家,临终尚存5709.8元。邓颖超大姐作为特殊党费,上交了党组织。积蓄最少的是毛主席,临终前只留下500多块钱,连同稿费一起上交给了国家,没有留给自己的家人。

三大伟人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私人财产,却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支伟大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伟大的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960万平方公里的新中国,56个民族,8亿人口!他们接手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牛拉木犁的新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两弹一星保护,工业门类齐全,能够生产飞机、大炮、潜艇、大型船只的工业化新中国;留下的是一个精诚团结、上下一心的新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新中国;留下的是一个在世界民族之林傲然挺立的新中国!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感恩伟人,纪念伟人,继承他们为人民服务的遗愿,让我们踏着伟人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奋勇前进!

第二句话: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

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吃亏是福”,乃郑板桥之名言。吃苦是福,也充满着人生哲理。不怕吃亏才能做人,不怕吃苦才能做事。世界上最有营养、最能成就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如果一个人既乐于吃亏,又乐于吃苦,就可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世界上最难吃的,有不少人最不乐意吃的,也是这两样东西。如果一个人既不能吃亏,又不能吃苦,那他就绝对不会有大作为,也不可能搞好人际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吃苦吃亏的问题,下面讲两个例子。一个是讲清朝“七品芝麻官”郑板桥,一个是号称“胡子将军”的孙毅将军。

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他曾出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亦能治印,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板桥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时,正逢荒年,他不顾他人阻挠,开仓贷粮,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后受到官方查处,遂罢官回家,以卖书画为生。

很多人都知道郑板桥写下的很有名的八个大字: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是郑板桥的人生感悟,也是流传甚广的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是一句完整的俗语,意思是:能够吃亏的人,往往一生平安,幸福坦然。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

谈到吃苦吃亏,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我特别敬爱的孙毅老首长。孙老是开国中将,最后一任职务是原总参谋部顾问。孙老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善于演讲,在军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京内外很多人都知道胡子将军孙毅的大名。

那是在一次重要会议之前,邓小平同志亲切地对孙老说:“胡子啊,咱俩是同年生的,但是同庚不同月,你是1904年上半年生的,我是下半年生的,你比我大几个月,但你的身体比我好,你向老同志们介绍一下你的健身之道嘛!”

我与孙老有近40年的交往,他生前,我每年都去拜访他,聆听他的教诲。孙老给我讲的比较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孙老说做事要学会吃苦,做人要学会吃亏。吃苦是福,吃亏是福。数十年来,孙老艰苦朴素,淡泊名利。长征时,孙老任师参谋长,按规定应该配有一匹马,但当时的洋顾问李德认为孙毅是从旧军队起义过来的,就把应该分配给孙老的一匹马勾掉了。就这样,孙老跟随毛主席、朱总司令,凭着双腿走完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于这件事,孙老曾对我说:没有马,这看起来是吃亏了,也吃了很多苦,但徒步走完长征,无疑是让自己精神上受到磨砺,身体上得到锻炼,为日后更好地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精神和身体基础。

孙老的亲切教诲,让我深受启发,受益无穷。2003年7月6日,孙老在北京逝世,享年百岁。在八宝山为孙老送行的那天,人数很多,和我一起去的著名演说家李燕杰教授说:“这就是人心!”面对此情此景,我陷入沉思:为什么有的人尽管职务很高,但死后却显得那么冷冷清清?而孙老的告别仪式却来了这么多人,我想这就是因为孙老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他深受人民大众的衷心爱戴。

第三句话:练好“两项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领。

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领。靠这“两本”起家能靠得住,任何时候不要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搞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短时间可能得到一些“实惠”,也可能风光一阵子,但终究是靠不住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恶者痛哭,善者欢笑。”这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在上面我讲乐于吃“两样东西”时,我讲了我所佩服和尊敬的开国中将孙毅老首长的故事,这里我再讲讲我所佩服和尊敬另一位老首长—迟浩田同志的故事。

多年来,我经常去拜访迟浩田老首长,去拜访他的时候,我从来不带任何东西,倒是老首长送给过我月饼、水果之类的东西。老首长赠给我多幅书法条幅,记得是在2001年5月,我光荣退休、安全着陆的时候,老首长特意书赠我一帧条幅:爱军习武儒将风,脱下戎装书鹏程。我出的几本书,也多由老首长题写书名。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纪念我们党的九十华诞时,老首长寄给我一幅贺卡,上面写道:“贺田永清将军——总参学雷锋,将军带头人,先有孙毅老,后有田永清。迟浩田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老首长对我过奖了,我一个小萝卜头,尽管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以孙老为榜样,跟着孙老学雷锋,但怎敢与孙老相提并论呢!

现在的年轻大学生,可能对迟浩田老首长不太了解,这里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老首长的丰功伟绩。

迟浩田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时,英勇善战,屡立奇功,是著名的战斗英雄。解放大上海时,作为连队指导员,他率领两位战友,通过苏州河的排水沟,经历千难万险,凭着一身大智大勇,不费一枪一弹,抓获国民党青年军第二〇四师上校副师长,迫使其师部及三个营放下武器,谱写了一段虎穴擒敌的精彩传奇。能征善战,讲究打仗艺术的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获知迟浩田等三人的壮举后,大加赞赏,对第二三五团领导说:“把这个迟浩田找来,我倒要看看,他长什么样的三头六臂,竟能不放一枪,制服一千多个敌人!”聂军长握住迟浩田的手,端详良久,哈哈大笑说:“噢!你原来没有三头六臂呀!头倒长得不小!”另一位首长拍着迟浩田的肩膀说:“我看你可以改个名字,叫迟大吧!”“好,就叫迟大胆!”聂凤智和其他首长附和道,都笑了起来!从此,迟大胆的称呼便广泛传播开来!这之后,他以战斗英雄身份,进京汇报英雄事迹。抗美援朝时,在长津湖战役中,他又率部突破1340阵地,再次荣立战功!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26岁的迟浩田,已是27军235团政治处主任,按照上级发放的军衔对照表,以他的职务和级别,应当填写“少校”,但他却没有这样写,而是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大尉”两个字,把表格交了上去。不过,迟浩田的这个自评结果,不出意外地被上级否掉了,最终他获得了开国少校军衔。迟浩田所在的27军,当年共有39人被评为少校,26岁的迟浩田是所有人中最年轻的,但却毫无争议。

当年的迟浩田认为自己评大尉足够了,希望把校官军衔让给其他的战友。这种不凡的格局,恰恰决定了人才的发展上限,1988年军队再次授衔,迟浩田是全军17名上将之一。他得到邓小平等中央首长的青睐,之后出任过大军区政委、总参谋长职务。直到1995年9月,迟浩田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位列副国级领导人。此时距1955年9月的全军授衔,刚好过了40年时间,如今94岁的迟浩田老将军依然健在,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第四句话:追求两个一致—一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是爱情与婚姻一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与事业一致,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就能工作并快乐着,从而做出优异的成绩,做出最大的贡献。爱情与婚姻一致,恩格斯指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婚姻,也是不道德的婚姻。

这里着重讲讲爱情与婚姻的问题,这可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以后,经常关心的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

记得多年前,我去清华大学演讲,一位女大学生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人的一生,怎样才算是圆满的成功的?

我这样回答:人生好比是一个圆,事业是半个圆,家庭是半个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圆。做你喜欢做的事,并且做成功了;爱你想爱的人,并且结合在一起了。做到这两个方面,就可以说人生是圆满的成功的。

我说的可能不完善不准确,但还是得到了清华大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还有一次,我去上海一所大学演讲,听说那里的女大学生找对象有十句话:一张文凭、两门外语、三室一厅、四季名牌(指衣服)、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千月薪、八面玲珑、酒烟不沾、十分听话!这十大标准,真好笑,这样的男人,你到哪里去找啊!

外国有个比喻,叫“女人如球”:20岁的女孩又年轻,又漂亮,又有才华,像“足球”,22个人抢你,一边11个人:30岁了,岁数稍大了,但还算年轻、漂亮、有才华,就像“篮球”,10个人抢你,一边5个人。如果40岁了还是老姑娘,那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只有两个人抢你,像“乒乓球”,还推过来推过去。如果50岁了还是老姑娘,就成了“高尔夫球了”,大家可能知道,打高尔夫共18个“眼”,人家把高尔夫球杆一轮,说不准就把你打到哪里去了。

以上这些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意思还是好的,解决恋爱婚姻问题,也不是越晚越好,还是老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让我们看看已故著名作家,号称“文坛祖母”的冰心先生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论述吧!她在《论婚姻与家庭》这篇文章中写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全的细胞,才会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乃至一个健全强盛的国家。家庭首先由夫妻两个人组成,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而没有恋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恋爱不应该只感性地注意到“才”和“貌”,而应该理智地注意到双方的“志同道合”(这“志”和“道”,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等等),最后是“情投意合”(这“情”和“意”包括生活习惯和爱好,等等)。在不太短的时间考验后,才能考虑到组织家庭。一个家庭对国家对社会要负起一个健康的细胞的责任,因为在它周围还有千千万万个细胞。一个家庭要长久地生活在双方的人际关系之中。不但抚养自己的儿女,还要奉养双方的父母,而且还要亲切和睦地处在双方的亲友、师生之间。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更亲密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的开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谈到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婚姻观,我重点讲讲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无论是在做人、做事、做官,还是在恋爱、婚姻、家庭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周总理召集年轻人开恋爱座谈会。周总理说,你们年纪都不轻了,可以处对象了。但是,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你们都说我和小超(对邓颖超大姐的爱称)感情好,是模范夫妻。我实事求是地对你们说,我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特别漂亮,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她感情脆弱、意志薄弱,这样的同学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以后我们就分手了。小超就不一样了,五四运动前她参加天津觉悟社,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她性格开朗乐观,好学上进,虽然我在国外,她在国内,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经过通信,增进了感情,加深了了解。我回国以后,我们于1925年8月8日在广州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1976年1月8日去世的。从1925年到1976年,周总理和邓大姐相知相爱相处51年,一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总算是度过了金婚。周总理逝世时,“四人帮”还在台上,他们竭力压低悼念规格,不准佩黑纱,不准戴白花,不准设灵堂。但就是这样,北京的上百万人民群众,还是自发地拥到长安街两侧,冒着凛冽的寒风,为周总理送行。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哭声。我也参加了悼念周总理的活动,那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我随着长长的队伍,向周总理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我清楚地看到,在周总理遗像前,摆放着邓颖超大姐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小超哀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生动场景。更感人的是,联合国总部也为周总理降了半旗。

下面我讲一分钟的话,讲“三个一”。我今天讲的一些话,你们都可以忘记,但我希望你们记住我这一分钟的讲话,记住这“三个一”。其实,这也不是我的话,而是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讲的话。

瓦尔德海姆确定给周总理降半旗,有的国家外交官提出质疑说:联合国1945年成立,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都不降半旗。周总理无疑是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国务活动家,但他毕竟不是国家元首,而是政府首脑,是国务院总理,为什么要给他降半旗?

瓦尔德海姆走到联合国总部的台阶上,讲了一分钟的话,讲了“三个一”。 他说,为周恩来总理降半旗,是我决定的,有三条依据:

第一条,中国是个东方大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拥有的金银财宝、中国拥有的人民币,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周恩来总理在国内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第二条,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是个美男子,但他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这就是邓颖超女士,他们终生相亲相爱。

第三条,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女士,没有自己的一个孩子,但是他们都无限热爱全中国人民,无限热爱全中国青少年,把全中国的青少年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帮助、培养。

讲完这三条后,瓦尔德海姆提高嗓门说:你们的国家元首,不用说具备周恩来总理的这三条,只要具备其中的一条,他死了,我也会给他降半旗。

这时候,众多外交官,面对半落的联合国旗帜,深深地为周总理低首默哀。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能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国度、超越意识形态!

第五句话:记住两个秘诀: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

黎明即起,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必要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主要用来读书、思考、写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现在从京城到县城,都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集体晨练。仔细一看,女同志多,男同志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有的年轻人说:"老家伙们搞晨练,是垂死挣扎。我们有老本,睡懒觉没问题。"这样可不行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锻炼身体要从青少年做起。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善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学习、工作、钻研,足以成就一个人。业余时间,去不该去的地方,做不该做的事情,足以毁灭一个人。

这里我讲一位中国女企业家,在中国企业界,有一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女性企业家,她就是格力集团的“铁娘子”董明珠。她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坚持和奋斗的精神。董明珠女士作为格力集团的掌门人,一直以干练、果断的女强人形象示人,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不仅为格力集团,更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日,董明珠在南风窗的一档节目中表示:“我的个人生活,除了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在工作。我的乐趣是每天要看我的报表。我经常晚上十一点才回家,到家就睡,早晨五六点起床冲个凉就来上班了……”她在节目中说,她自己把全部时间而不是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在掌管格力的三十二年里,甚至没有休过假。

三十二年不休假的记录着实令人乍舌,这是对于普通人来讲难以理解的存在。而董明珠就是这么一个不认命的人,硬派女神。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兄弟姊妹7人,她最小。虽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顺风顺水:她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平淡幸福。1984年,即儿子2岁的时候,董明珠的丈夫突然去世,这真是晴天霹雳。那年她30岁。30岁丧夫,还要一个人拉扯一个2岁的孩子。在很多人眼里,董明珠这辈子不会有戏了。然而,丈夫去世6年后,36岁的董明珠决定:不再接受老天爷不公的安排,要翻身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把8岁的儿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一人南下闯荡。1990年,36岁的董明珠南下珠海打工,进入格力做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关于她追讨这笔债务的过程,曾经被很多媒体详细描述过:董明珠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位经销商,经销商爱理不理的样子。直到下班时,董明珠站起身,一个人回到旅馆。再后来,那位经销商干脆避而不见,这更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饱尝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

从年轻的时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个钟头,据说现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时想问题,一有什么想法,半夜一两点,董明珠会跳起来,拿起本子就记下来,甚至半夜打电话给老总。正是她的这种奋斗精神,许多营销绝招就是这样诞生的。

1995年,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格力不仅把缩小营销队伍省下的钱补给了经销商,还拿出2.5亿元返还经销商。董明珠认为:只有经销格力赚钱,才能长治久安。她不仅将紧俏空调品种平均分配,避免大经销商垄断资源,扰乱市场,还推出了空调机身份证,使每台空调在营销部备案。一般来说,空调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淡季比旺季低2个万分点。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获得更大利润。董明珠却突发奇想,在朱总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等其它厂回过神来,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就这样,15年的时间里,董明珠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长为格力的总经理,至今,她担任着格力的董事长、总裁职务。

董明珠领导的格力,有八万余员工,她对员工既严格要求,又倍加关爱。很早之前,她就决定给每个员工赠送一套住房,虽然受近几年特殊环境的影响,还未全部实现,但是董明珠说:“我们格力坚守的是,承诺出去的东西,一人一套房是一定要实现的!”作为一个企业家,董明珠无疑是很成功的,不仅对工作尽心尽力,而且将时间全部奉献给了格力。由此可见,机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同样不可或缺。像董明珠这样的女强人、实干家也是靠着一步步打拼,每天工作时长超过正常人的两三倍,才能有所成功的。

第六句话:插上“两只翅膀”一个叫理想,一个叫毅力。

你要成为什么人,要做成什么事,首先要有理想。有了理想,还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像唐僧到西天取经,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历时十九年,取回真经,终于成了伟大的佛学家、旅行家、探险家、翻译家。

在这个问题中,我想着重介绍一下俞敏洪。我认为,贫困家庭出身的俞敏洪,经过多年奋斗,也成为了教育家、企业家、慈善家、演说家。

俞敏洪于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个木匠,母亲是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高中时的俞敏洪学习成绩并不好,1978年,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却因失败而归,英语才得了33分。这样的分数,让他无缘大学梦。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这一次英语得了55分,虽然有进步,却依然名落孙山。高考失利的他,只能无奈地回到农村喂猪种地。农村平静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没过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当时,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是当时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好像是进了天堂。到了第二年考试,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进入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一次,他一举考进了国家重点学府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留在北大任教。1988年,俞敏洪计划出国,但未能获得奖学金。 1989年,为了筹钱留学,他和同学在校外办班,赚课时费。1990年,北京大学认为俞敏洪影响教学秩序,给予处分。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去培训学校打工,但因观念不和,他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1995年,新东方的学生已经发展到了15000人。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集团。2006年,新东方正式上市。2013年,《中国合伙人》电影上映,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主角原型就是俞敏洪,电影票房超过5个亿。2021年,受双减政策影响,新东方裁员6万人,股票市值蒸发百分之90,数百亿资金打了水漂,但没有出现任何退费和师资纠纷。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俞敏洪还把7.3万套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2021年底,新东方转行电商直播。2022年6月,按特别双语带货风格爆火,新东方涅槃重生,从跌落神坛到绝地反击,任性在俞敏洪身上闪闪发光,他从不认输的人生,始终闪耀着新东方的口号。那就是:从绝望中寻求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俞敏洪对人说,他有两大爱好,一个是读书,一个是散步,体现了中国“行万步路,读万卷书”的古训。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期间,因患肺病,休学一年。在这期间,他阅读了200多本书,并从而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下面转述俞敏洪一段话: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我来读一读俞敏洪的这段讲话。

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里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的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爬上去,从地上爬到上面,可能需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的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他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他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再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你只要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我常常跟同学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对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而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感动别人,我们这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呆着。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的很好,已经在18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50年60年甚至100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的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500年前的邻居,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97分,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的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6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了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的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的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6瓣,大家一起吃,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的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安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了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们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做这件事情白做来了,又过了十年,到了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当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的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喝粥,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关心新东方吧,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的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的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积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种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第七句话: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利剑。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利剑,而思想最终总是战胜利剑。”

俄国思想家、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人是由三大块构成的: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思考的能力,三是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不会思考,缺乏情操,即使有人的模样,也算不上是“人”。

在讲这个问题时,我以两位伟人为例,一位是讲革命导师马克思,一位是讲伟大领袖毛主席。

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里前后学习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当时英国议会出版一种蓝皮书,是专门发给议员们的资料。但是,饱食终日的议员先生们没有“空闲”去看这些枯燥的大部头的报告,有的议员就把它当废纸出卖,有的议员把它当作手枪射击的靶子,根据子弹穿透的页数来测量手枪的威力。马克思却把图书馆里所有的蓝皮书都进行了认真研究。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马克思的读书兴趣非常广泛,除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外,他还研究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农学、农业化学、实用工艺学、实用经济学等。动能公式就是由马克思最终确定的。有一个图书馆管理人员问他:博士先生,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50种科学吗?我们的教授通常只能攻读一种专业。马克思说:亲爱的朋友,所以也有很多教授戴着遮眼罩呀!如果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就不要只在一块草原上去赏花。也就是说,要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广泛涉猎,从各个不同学科去研究一个问题,才能把问题研究透彻,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看书学习方面,毛主席是我们的光辉榜样,他手不释卷,嗜书如命,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毛主席不但自己终生坚持学习,而且经常教育各级干部要注意看书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经常对军队干部讲孙权劝学的故事。这个故事载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本书上。大意是说,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权管事,不可以不读书学习。"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表示没时间学习。孙权说:"我难道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仅仅是让你广泛地阅读,对一些历史知道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难道你比我还忙吗?我经常坚持读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听了孙权的话,吕蒙就开始认真看书学习。后来,鲁肃路过寻阳,与驻守在那里的吕蒙讨论问题时,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三日,就应当刮目相看嘛!"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来的,大家知道,鲁肃和吕蒙都是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吕蒙经过认真学习,的确大有长进,后来打败蜀国关公的,就是这个吕蒙。

毛主席一生究竟读了多少书,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只能用难计其数来形容。毛主席号召我们,要把业余时间主要用于看书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这么做的。我到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故居去过几次,前几年,我到武汉去作报告,到毛主席在东湖住过的地方也去看了看。大家知道,毛主席个子很高,一米八几,他一直睡木床,那个床比一般的床又长又宽,一半是睡觉的地方,一半摆放书报杂志。毛主席革命了一辈子,也学习了一辈子。

毛主席曾经感慨地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会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别论。"

1996年9月,中央档案馆整理、线装书局出版了线装影印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850册)。这部4000多万字的巨著,留下了毛主席的浓圈密点、批点评注,显露了一代伟人的心迹。毛主席还多次向人们推荐阅读《资治通鉴》,说自己一生曾圈点、阅读过该书17遍。

毛主席是1976年9月9日去世的。从9月7日到8日下午,已在垂危中的毛主席仍坚持要看文件、看书。7日这天,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的毛主席示意要看一本书。由于声音微弱和吐字不清,工作人员没能明白是要哪一本书。毛主席显得有些着急,用颤抖的手握笔写了一个"三"字,又用手敲了敲木制的床头。工作人员猜出他是想看有关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当把书找来时,他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态。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毛主席只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了。根据医疗组的护理记录,可以看出:8日这一天,毛主席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他是在被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毛主席最后一次看文件,是8日下午4时37分。在心律失齐的情况下,看文件时间长达30分钟,这时离他去世只有8个多小时了。9月9日0时10分,经过连续4个多小时抢救无效,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同志们听一听,毛主席的学习精神,该是多么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呀!

第八句话:构建两个支柱—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

大写的人,需要“两个支柱”,这“两个支柱”,就是科学和人文。科学与人文,犹如人的左手和右手,由一个中枢神经控制,两者不能分离。人文需要科学,科学同样需要人文,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愚蠢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枯燥的。称得上大师的人,往往都是文理兼通、古今兼通、中西兼通的人。梁思成早于20世纪20年代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是这样大声疾呼:一定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科学与人文缺一不可,缺了一个方面,就只能算作“半个人”。而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则于前些年反复强调:“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素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没有这些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

为了说明“两个支柱”,下面重点讲讲举世皆知的任正非同志。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华为老总任正非,先后接受英国BBC、加拿大CTV、美国CNN、中央电视台多家媒体采访。在这几次采访中,任正非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震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我从相关报道中,疏理出他的十条“洞见”,并进行粗浅的解读,希望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

任正非是贵州人,父母均是中小学教员,兄弟姐妹7人,他是老大,大学上的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并入重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参军,在原基建工程兵14年后转业。在部队时,33岁即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还是“学毛著”积极分子。任正非一贯艰苦朴素,好学上进。他平时不修边幅,一身“老土”的革命同志的打扮。他没有专车,没有专车司机,到北京到上海都自己开车,也不要人接送。坐飞机都坐普通座位。任正非大公无私,有博大的胸怀,他是华为的创始人。他的股份只占百分之0.88,把公司赚的钱分给大家,把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华为工作的人,都尊敬任正非,佩服任正非。任正非十个观点:

一、要和美国竞争,唯有提高教育。

任正非说,华为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在于吸收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00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类工程师。所以,我们国家要想跟西方竞争,唯有踏踏实实振兴教育。

二、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

任正非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创新人才来自创新的基础教育。

三、教育是廉价的国防。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最有效的国防。”一个国家的强大,是由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四、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教育振兴,最终要靠教师

只有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很好地提升,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实现“用最优秀的人才,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五、对客户要有宗教般的虔诚。

有人问华为成功的秘诀,任正非说,秘诀只有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很多企业学华为,只学到了表面,却没能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个商业常识。你抱着自私自利的走捷径的视角看成功,永远也学不了华为;你抱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视角看成功,华为才能与你高度共振。

六、实体经济最紧要的就是一句话:诚信。

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没有商道,商道就是要伤害别人。如果中小企业还提商道,那就错了。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诚信。只要你诚信,你就可以活下去。我们的经验说到底,就是一个诚信。

七、不懂战略退却的人,就不会战略进攻。

任正非一直强调“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不能在世界战略领先的产品,就应该早点退出生命周期。

八、只有为理想而奋斗,不为金钱而奋斗。

华为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拒绝资本的进入。大家都忙着上市的今天,华为为什么还拒绝资本呢?因为任正非觉得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华为理想的实现。我们为理想而奋斗,不为金钱而奋斗。

九、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任正非有句名言:“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华为为什么能让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6000多名基础研究专家、60000多名专业工程师拼命工作?因为任正非把百分之98.99股份分给了他们。华为的CEO孟晚舟说:“以前,我们是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是按价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顶。你有多大的雄心,有多大能力,我们就给你多大的薪酬。”

十、每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

针对中美贸易战,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作为?任正非说得太好了,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13亿人民,每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的祖国。

通过任正非这几次访谈,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难得的胸襟和格局。而这种胸襟和格局,正是中国当下发展极其稀缺的,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有人这样评价任正非:“任正非先生的格局之大,比华为的企业规模还要大一个量级,他的格局,是植于普世价值,足以映照一段历史。”

二是任正非说出了“弥足珍贵的常识。”

比如,中美贸易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水平;比如,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是害国的;比如,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很难成功。

任正非访谈何能引起巨大反响?因为他说的常识,在这个时刻是稀缺品。

很少被企业家这样公开表达!

常识的回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好在有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能在关键时候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又是敬重对手。

华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守住了常识;任正非之所以伟大,是尊重常识的伟大。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企业家到了一定高度,自然而然就成了教育家。他除了能培养企业家,还能够教化人心。

任正非就是这样的企业家。我们都应该好好读读任正非访谈实录,因为在让常识成为常识的路上,只有一个任正非还远远不够。

如果任正非的很多观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少摔很多跟头。而且,只有尊重常识,中国才会产生十个乃至百个任正非。让我们用任正非在华为一次大会上的讲话,作为这段文章的结尾;我认为和平是打出来的,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任何人都不敢欺负我们,我们在为自己也在为国家,为国舍命,日月同光,凤凰涅槃,人间共仰,历史会记住你们的,等我们同饮庆功酒的那一天,于无声处听惊雷!

有人问,任正非人品这样好,贡献这样大,为什么没有得到党和国家的奖励?没有授予什么荣誉称号?对此,我只回答两句话;任正非婉拒国家荣誉,只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好华为!有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全世界把微波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全世界做5G只有几家公司,全世界做微波也只有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把5G和微波做在一起,做得最好的就是华为。让我们一起高呼:华为华为,中华有为!

第九句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是运动,一个是乐观。

自己给自己配备两个保健医生,一个是运动,一个是乐观,运动使你身体健康,乐观使你心理健康。这两个“保健医生”与你形影不离,让你健康,让你快乐,赛过其他任何高明的医生。

谈到运动和健康,我想讲讲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有关论述。

首先讲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有四个要素;第一是生理健康,第二是心理健康,第三是道德健康,第四是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只有符合这四条,才算真正的健康。大家要特别注意,联合国卫生组织把道德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道德败坏,那就不能说他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关于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了四句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四句话传播很广,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关于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还有四句话,而且传播更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是指什么都吃,适可而止。适量运动,运动量过大过小都不好。戒烟限酒,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适量饮酒可能有点好处。心理平衡很重要,尽量做到开朗乐观。

下面开始讲“乐观”。讲“乐观”之前,先讲两种思维方式。一种叫“利导思维”,遇到什么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有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就是“利导思维”。另一种叫“弊导思维”,遇到什么事都往坏处想,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讲的就是“弊导思维”。同样一个人,看待同样的一件事,思维方式不同,态度就不同,效果就不同。不多讲道理了,下面讲两个故事。

一个是讲“哭婆”变“笑婆”的故事。说一个老太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鞋,二女儿卖伞。一遇晴天,二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她就哭。一遇阴天,人们怕下雨,二女儿的鞋卖不出去,她就哭。晴天也哭,阴天也哭,人们给老太婆起了个外号叫“哭婆”。老太婆有一个邻居,也是老太婆,性格开朗乐观,就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呢?晴天时,你就想大女儿的布鞋卖得出去,你就笑。阴天时,你就想,二女儿的雨伞卖得出去,你就笑。老太婆一想,是这么个理呀,我怎么想不开呢?后来,她晴天笑,阴天也笑,于是人们又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笑婆”。

另一个故事是说,古代有一位州官,50多岁了,还想升到“省部级”,一看仕途无望,就精神忧郁,神经有点不正常了,家人很着急,找来一位名医给他看病。名医望闻问切一番,说道:“州官大人,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州官一听,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大发雷霆,说道;“都说你是名医,我看你是庸医,我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怎么会得月经不调呢?你给我滚!”名医走后,州官越想越觉得好笑,都说他是名医,他给很多人看病都看好了,给我看病,说我50多岁的老头子得了月经不调症,这怎么可能呢?真是可笑至极!州官想起来就笑,想起来就笑,过了一段,病就好了。这时,名医来回访,说道:“州官大人呀!你其实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对官位看得太重了,上不去就下来嘛!当个员外也不错呀!我送你两句话;心病还要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什么灵丹妙药都治不了你的病,只有笑能治好你的病。”这时,州官大人就对这位名医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过去,侯宝林说相声,有两句很有名的话;“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现在外国科学研究,大笑一分钟,等于锻炼45分钟,而且集体大笑比一个人大笑效果还要好。我向同学们建议,课间操先用七八分钟做操或跑步,然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哈哈大笑,这样对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肯定大有好处。

第十句话:追求“两个极致”一个是把自己身上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一个是在正常情况下争取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到极致。做到这“两个极致”,就能既有大作为,又能健康长寿。

有的学者指出,普通人终其一生,只有不到百分之5的潜能得到发挥。如果人的潜能发挥到百分之10,他就能背过120部《英国百科全书》。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吗?那就要努力做到了解自我、接受自我、超越自我。我们军人既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在正常情况下,又要珍惜生命,关注健康。记得“文革”时,有人常说这样的话;“向左看,拼命干,死了算!”现在看,这样的豪言壮语真是“左”到家了,既幼稚又可笑。人生要获得成功,靠长命而不靠拼命,靠恒久而不靠一时。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两个“极致”,既事业有成,又健康长寿,那就可以说他功德圆满,不枉此生了!

讲到“两个极致”,我以已故袁隆平老人家为例,大家看看,他生前是怎样做的吧!在开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伟大贡献之前,我先讲讲他年轻时的一个故事。那是在1951年7月,抗美援朝英雄报告团来到重庆宣讲,袁隆平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听完报告后,他热血沸腾,挤出人群,冲上主席台,掏出学生证,请战斗英雄签名。当时的宣讲团成员一看就笑了起来;“大家都拿笔记本来签名,你怎么拿学生证?”这时,袁隆平表达了请求参军奔赴战场的想法。1952年,袁隆平又报名参加了飞行员选拔,并在报名时6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8名被空军部队拟录取的大学生之一。不过,后来因为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没有被允许参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更应如此。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和一个“心愿”。世人皆知,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和一个“心愿”:“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海水稻推广1亿亩,亩产达到300公斤”的心愿。心中有了梦,才会有圆梦的动力。

“我有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经过科研人员公关,袁隆平的这个梦想已经成真。袁隆平培育的巨型水稻,最高的株高2米左右,是水稻中的“巨人”,动物们可以在稻下遮阳避凉,人们也可以“禾下乘凉”。在很多地方传来杂交水稻增产增收的消息。2021年,某基地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603.9公斤,连续两年达到早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除了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海水稻推广亿亩,亩产达到300公斤。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被海外许多国家引进,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袁隆平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创新的思想、求实的作风、坚韧的毅力、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卓越的贡献。他的精神在鼓舞着人们,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向前发展,为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的演讲结束之前,再把我过去经常讲的一些话,说给同学们听,供大家参考:

一、先讲做人、做事、做官。

关于做人:能做圣人做圣人,做不了圣人做贤人,做不了贤人做凡人,千万不要做小人;

关于做事:能做大事做大事,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做不了小事不做事,千万不要做坏事;

关于做官:能做大官做大官,做不了大官做小官,做不了小官不做官,千万不要做贪官!

二、转述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关于健身养生的三句话:自己不受罪,家庭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三、我经常对大学生们讲要努力做到“四成”:保证成人、力争成才、适时成家、追求成功。

四、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欢迎?具备如下六条的大学生最受所在单位欢迎:一是信得过,二是下得去,三是用得上,四是干得好.五是留得住,六是冒得出。

五、英雄模范人物的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平常时候看得出來,二是关健时刻站得出來.三是危险关头豁得出來!

六、我每次作报告时的结束语,讲人生从一岁到一百岁如何过:

0岁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20岁充满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年富力强,50岁拼搏向上,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百岁挂在墙上!

太消极了,大家别笑,我再改一下:0岁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20岁充满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年富力强,50岁拼搏向上,60岁再创辉煌,70岁健健康康,80岁来来往往,90岁到处逛逛,百岁喜气洋洋!而且,上不封顶!

最后,说说我自己心目中的人生三步曲:第一步:活到建党100周年,2021年,我81岁,已经过去了。第二步:活到建军100周年,2027年,那时我87岁,估计问题不大。第三步:活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2049年,如果还活着,我就109岁了!估计难以做到,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在还活着的开国将军,仅剩3位了,最大的已活到110岁了!如果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还活着,我会很高兴地和大家一起热烈庆祝!和大家一起高呼: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0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所有:农经视角
京ICP备2022017779号-1